Administrator
Published on 2024-11-27 / 135 Visits
0

信创行业:趋势引领未来,开启自主可控新篇章

一、信创行业概述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旨在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规避外部技术制裁和风险。信创行业涵盖的产业链十分广泛,包括 IT 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信创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信创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国际战略层面。例如,全球信息安全事故频发,如美国安全软件 CrowdStrike 的一次软件更新引发全球数百万台微软 Windows 系统崩溃出现蓝屏,多国关键基础设施受到影响;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也揭示了网络通信系统可能被攻击的风险。相比之下,我国国产操作系统在这些事件中表现良好,受影响较小,这凸显了信创产业对于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信创行业快速发展。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信创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其发展。例如,2024 年 9 月 20 日,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针对工业软件领域和工业网络设备给出具体更新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全力打造依法合规、公开透明、集约高效的供应链,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中央企业采购管理体系,增强采购价值创造能力,全面推动中央企业采购管理规范化、精益化、协同化、智慧化发展;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关于更新中央国家机关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配置标准的通知》,明确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在采购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时,应当将 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此外,我国及部分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信创产业发展。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各行各业对于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强。信创产业能够提供符合国内用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市场对于自主可控、高性能的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普及,信创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例如,信创产业在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行业信创逐步加速,与党政信创形成双轮引擎。金融领域经历三期信创试点,已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电信领域信创由三大运营商引领,采购替代率不断提升。

信创产业的市场增长动力源自多方面的因素。政策支持与战略引导为信创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国家对信创产品的采购和使用给予倾斜性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国产化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升级使得各行各业对信创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信创产业涵盖的细分行业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特定需求。产业链协同效应促进了信创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高,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提升了整体竞争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信创产业持续增长的关键,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信创领域的专业人才。投资环境优化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关注和投入,为信创产业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更多资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强调国产化替代的同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分享和互利合作,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

综上所述,信创行业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国家信息安全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信创市场规模

2023 年信创产业市场规模约为 15388 亿元,增速虽下降明显,但仍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分领域来看,基础设施依旧占比最高超过 53%,这凸显了其在信创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应用软件类采购显著增多,占比由 2022 年的 37.1% 提升至 2023 年的 38.2%,预示着应用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

预估 2024 年中国信创市场规模约为 17772 亿元。2023 年我国信创替换按照 “2+8+N” 节奏稳步推进。党政信创向区县乡镇下沉,替代核心由电子公文系统转移到电子政务,进一步扩大了信创的覆盖范围。八大行业中,金融信创替换节奏最快,2023 年底金融 PC 等终端基本完成百分百替换,部分核心系统开始进行替换。电信、电力行业信创替换节奏也开始加快,一般以 3 - 5 年为周期分阶段进行改造。医疗、交通信创替换已有少量案例落地,教育、石油、航空领域信创替换逐渐开始起步。除 8 大行业以外,汽车制造、烟草、物流等行业信创也已开始陆续试点实施。

信创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政策的持续推动为信创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国家对信创产品的采购和使用给予倾斜性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国产化技术产品,推动了信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为信创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各行各业对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强,信创产业能够提供符合国内用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市场对于自主可控、高性能的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

随着信创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信创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信创产业将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向更多行业渗透,为国家信息安全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信创行业发展趋势

(一)信创由 “党政 + 央国企” 向头部民营企业渗透

信创产业的目的是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当前信创体系覆盖 “2+8+N” 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民营企业尤其是头部大型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以及信创产业不断发展成熟的背景下,信创向民营企业渗透成为必然趋势。例如,据海比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是最大的信创用户群体,占比 62.4%,2000 万 - 1 亿元营收的企业是主力群体,占比 41.6%。未来,信创将不再是单纯受政策或事件驱动的产业,而会转变为央国企、党政机关及民营企业采购的常态。

(二)金融信创往中小金融机构加速渗透,采购需求转移

2023 年金融头部机构的 OA、邮件等办公系统基本完成,随着 2027 年全面信创目标逼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创节奏将逐渐加速。在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替换后,出于监管验收要求以及金融数字化转型需求,金融信创采购重点由基础软硬件向应用软件转移。当前,金融产业侧基本实现了核心系统自主可控产品的全覆盖,但国产软件在性能上与国外产品仍有差距。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旧技术栈与新技术栈并举、性价比差距以及构建更立体防护体系等挑战。不过,金融信创向中小金融机构渗透的趋势不可阻挡,例如去年区域性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开始大规模规划云平台、大数据、数据库等相关项目,整体投入明显增加。

(三)AI 迅猛发展拓展信创市场空间

2022 年以来,AI 发展迅猛,大模型层出不穷,各类 AI 应用场景持续落地,融入千行百业。超大规模 AI 模型以及海量数据带来大量的智算需求。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已投运、在建及规划的智算中心数量超 120 家,其中绝大部分由地方政府及电信运营商主导规划建设。根据三大运营商 AI 服务器最新集采情况,移动 2024 - 2025 年度 AI 服务集采超过 191 亿元,2023 - 2024 年度电信 AI 服务器集采超 84 亿元,且电信集采的 4175 台 AI 服务器中,国产化比例接近 50%。AI 迅猛发展带来的大量智算需求以及智算中心基础设施软硬件国产化,将使信创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

(四)信创与 AI 技术融合加速,金融领域率先形成规模应用

金融行业信创节奏领先,信创与 AI 融合正逐步展开。截至 2023 年末我国大模型数量超过 200 个,覆盖金融、工业、媒体、政务、医学等各个行业,其中金融垂直领域大模型落地速度最快。2024 人工智能大会中很多创新型公司发布 AIAgent 相关应用,助力金融各细分领域数智化升级。金融行业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千亿级 AI 大模型技术体系已经由工商银行建成,并在多个金融业务领域创新应用,可预见未来金融行业信创与 AI 融合将会率先形成规模。

四、DBMove信创数据库迁移产品:企业数据迁移的智慧之选

DBMove信创数据库迁移产品在企业数据迁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对于大规模、复杂数据迁移的需求,还能更好地适应国内的网络环境和数据安全要求。与数据库厂商自带的迁移工具相比,国产异构数据库迁移工具在信息收集全面性、对目标数据库理解以及功能丰富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做为独立的第三方的国产异构数据库迁移工具,在企业的数据迁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数据库国产化替代和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

(一)迁移评估功能

DBMove信创数据库迁移产品的迁移评估功能至关重要。它能够提前自动评估元数据迁移的代价及可行性。通过对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元数据迁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迁移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例如,工具可以分析源数据库中表、索引、视图等对象的结构和数据量,评估这些对象在目标数据库中的兼容性,从而确定迁移的难度和工作量。

同时,该工具还能预估数据迁移的时间。根据数据库的大小、网络带宽、迁移方式等因素,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给出较为准确的迁移时间范围。这对于企业安排业务停机时间、制定迁移计划非常有帮助。比如,对于一个拥有大量数据的企业数据库,工具可以通过分析数据量、迁移速度等因素,预估出迁移过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让企业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评估功能还可以预估数据迁移的风险及可行性。它能够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数据丢失、数据不一致、迁移失败等,并提供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对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兼容性评估、数据完整性检查等手段,确保迁移的可行性,降低迁移过程中的风险。

(二)元数据迁移功能

DBMove信创数据库迁移产品在元数据迁移方面表现出色。它可以自动生成 DDL 语法,大大提高了迁移效率。工具能够根据源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类型,自动生成目标数据库所需的 DDL 语句,无需人工手动编写。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例如,当从一个关系型数据库迁移到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时,工具可以自动分析源数据库的表结构、索引、约束等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库对应的 DDL 语句,确保数据在目标数据库中的正确存储和管理。

PL/SQL 一键自动转换功能也是该工具的一大亮点。对于使用 PL/SQL 语言编写的存储过程、函数等对象,工具可以实现一键自动转换,使其能够在目标数据库中正常运行。这对于企业中大量使用 PL/SQL 语言的应用程序来说,极大地简化了迁移过程。例如,当从 Oracle 数据库迁移到国产数据库时,工具可以自动将 Oracle 中的 PL/SQL 代码转换为目标数据库支持的语法,确保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功能不受影响。

此外,该工具还支持源库自动抽取或手工导入,提升了迁移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动抽取源数据库中的元数据,或者通过手工导入的方式将元数据导入到工具中。这种灵活的方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了迁移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数据迁移功能

在数据迁移方面,DBMove信创数据库迁移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实现异构数据库元数据的自动迁移,无需人工干预。工具可以自动识别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差异,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数据转换和映射,确保数据在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正确传输。例如,当从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迁移到一个集中式数据库时,工具可以自动处理数据的分片和合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全量 / 增量支持是该工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它不仅可以实现全量数据的迁移,还可以支持增量数据的同步。对于企业中不断变化的数据,增量数据同步功能可以实时将源数据库中的新增、修改和删除数据同步到目标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例如,在企业的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工具可以实时监控源数据库的变化,将新增的数据及时迁移到目标数据库中,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此外,DBMove还支持传统离线方式和在线直连不停机方式的迁移。对于一些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在线直连不停机方式可以在不影响业务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迁移,大大降低了迁移对业务的影响。同时,工具还支持全库 / 单表 / 批量 / 对象级灵活任务管理和调度,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迁移方式和任务管理策略,提高了迁移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四)数据校验功能

DBMove的数据校验功能确保了迁移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它支持对象校验、数据校验、全量校检等多种校验方式,能够全面检查迁移后的数据是否与源数据一致。例如,通过对象校验可以检查数据库中的表、索引、视图等对象是否完整迁移;通过数据校验可以对比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是否一致;通过全量校检可以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支持统计校验、抽样校验和精确校验等多种校验方法。统计校验可以快速检查数据的总量、分布等统计信息是否一致;抽样校验可以从数据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校验,提高校验效率;精确校验则可以对每一条数据进行逐一对比,确保数据的完全一致。例如,对于一个大型数据库,可以先进行统计校验,快速了解数据的总体情况;然后进行抽样校验,对部分数据进行详细检查;最后进行精确校验,确保关键数据的准确性。

快速准确给出校验结果也是该工具的优势之一。DBMove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校验,并给出详细的校验报告,让用户能够及时了解迁移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工具还可以提供相应的错误信息和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快速解决问题,确保迁移结果的可靠性。